农历四月初八,是关公故里——解州镇一年一度的古庙会,也是关帝巡城的日子。去年始,祖庙恢复了中断六十多年的关帝巡城礼制。那天,解州城居民几乎倾城出动,观看“关帝巡城”的人有数万之众。巡城队伍由祖庙令旗导引,有百人关公威风锣鼓队、20人关字旗队鸣锣开道,20杆唢呐、16人仪仗队、60人花鼓队、50人的武术表演团,龙凤扇、标旗、青龙偃月刀陪驾,香炉、汉寿亭侯印随驾,关帝圣像置于八抬大轿中。
考究关帝巡城的历史渊源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古代天子的巡行。史书将天子巡行诸侯国称为“巡狩”,而帝王圣驾启动巡行之势,则称“出巡”。《礼记》曰:“王者巡狩必观诸侯,问百年,太师陈诗,以观民之风俗,命市纳贾,以观民之好恶。”《白虎通》云:“巡者循也,狩者牧也,王者为天循行以牧人也,恐远近不同化,幽隐有不得所者,故必视见。”说的是古代统治者为治理之便,时需御驾亲临辖境,审察政情,探访民意。一方面是为防范诸侯或地方官府拥兵自重、发展势力,进而割据称雄,以免到时鞭长莫及;另一方面则借此宣导政意,推行教化,消除人们“天高皇帝远”的意识。寻根溯源,神明出巡应取自天子的巡狩。庙内主神亦即地方守护神。过去凡因庙中有事,神主则必由村民轮流抬扛迁出,由当地土地神陪同四处游境,供信众参拜,这样就将静态的香会变成动态的香会了。
出巡、绕境祭典,最让人称道的是“城隍爷出巡”与“天上圣母?境”,而其他神明王爷、瑶池金母、关圣帝君、妈祖吕祖等的巡城也时有见之。游境之目的多是驱邪逐鬼,祓除不祥,降福赐瑞,保境平安等,大同小异。只是祭典当天所开展的活动仪式,因神明的姓名各异、职司有别而不同。
据有关资料显示:“关帝巡城”最早始于北宋徽宗年间(公元1101年——公元1119年),亦即关羽被宋徽宗封为“崇宁真君”“武安王”“义勇武安王”时期。庙会庆典多有“恭请神驾绕境祈安降福”的仪式活动,各祭祀团体或还愿祈愿的信徒,多邀聘民间技艺团体助阵表演,除酬神、敬神外,尚含有私下比赛的意味。行列浩大,多姿多彩,深富寓意的迎神赛会,成就了民俗绝响,成为民俗活动中的一大特色,对民众日常行事与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。万人空巷,歌舞升平,不同凡响,令人叫绝的热闹场景已经久违了!她迄今仍保留有许多优良风俗与习俗,令后世子民受惠不尽,玩味不已,成为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。(来源:山西日报)